對于工作壓力大的人群而言,購買重大疾病保險和意外保險可為自己的健康分擔風險 ●再多的保險也無法涵蓋所有可能發生的重疾,有針對性地投保十分必要 ●高壓人群在選擇重大疾病險時,最重要的是考察條...
對于工作壓力大的人群而言,購買重大疾病保險和意外保險可為自己的健康分擔風險
●再多的保險也無法涵蓋所有可能發生的重疾,有針對性地投保十分必要
●高壓人群在選擇重大疾病險時,最重要的是考察條款中是否包含了常見的心血管、器官性疾病
●白領的保費開支占比不宜過大,以8萬-10萬年薪收入為例,每年支出1000-2000元保費較為合適
投資技巧:購買保險也要均衡搭配
上班族的健康問題再次成為焦點。“普華永道25歲女碩士過勞死”的帖子被大量轉載;央視財經頻道36歲的編輯因胃癌去世……怎樣讓自己健康地活著?當你發現自己不健康了,是否有足夠的資金來解決這個大麻煩?
專家指出,重疾險是健康的一把“保護傘”,每一位職場人士都有必要適量購買。對于工作壓力大的人群而言,不妨關注重大疾病保險和意外保險,為自己的健康分擔風險。
高壓力行業透支健康
職場健康成了最近的焦點話題,不少職場白領都在微博上抱怨:“工作太忙了,每天大部分時間不是對著公司的電腦屏幕就是對著家里的電腦屏幕。”“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在工作之余想想中午吃什么,這是目前的最大樂趣了”,“我痛下決心,早睡早起、按時三餐、遠離電腦、珍愛生命”……
日前一項針對白領的生存狀況調查顯示,近8成白領飲食、睡眠沒有規律,54.4%的白領表示每天都有“沒睡夠”的感覺,另外32.4%的白領表示睡眠質量不好。而不久之前,中國醫師協會在北京發布的“中國十大健康透支最嚴重的行業”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30余個行業群體中,制造、金融、教育、媒體、法律從業者的健康透支度位居前五位,多發疾病為血脂異常、頸椎病、超重、脂肪肝、高血壓等。
雖然亞健康著,仍有不少職場人士“飛蛾撲火”般地選擇了高薪并高壓的工作,因為他們都是家庭的經濟支柱。補充商業保險諸如重疾險、住院險等則成為財富保障的必選。
職場新人可選意外險
在關注職場健康的同時,如何降低職場工作的風險也成為了熱點話題。對于工作壓力巨大的上班族而言,選擇重大疾病險和意外險能夠為健康分擔風險。
“我剛開始工作,收入一般般,公司幫我們繳納基本的社保,但是基數不高,我想自己再買些其他保險,可是不知道買哪一種保險。”某公司新進職員小劉和許多職場新人一樣,對自己的健康很關注,但是卻不知如何投保。
業內人士認為,剛剛步入職場的新人,工資相對較低,積蓄基本上為“零”,同時,職場生活充滿著變數,一旦出現意外和疾病,不但自身難保,還會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所以,這個階段首先應考慮保費相對低廉的意外保障和疾病保障。其中,疾病保障可選擇重疾險附帶住院醫療;隨著年齡增長、職場人成家立業后,可在購買意外和疾病保障的基礎上,加大養老金和子女教育金儲備的投入,增加購買一些分紅險等投資型保險。
再多的保險也無法涵蓋所有可能發生的重疾,有針對性地投保十分必要。
據了解,大病保險每年繳納的保費很低,但是可以獲得相對較高的保障。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附加“補充住院醫療險”,進一步完善保障。
“一般單位購買的醫保基數相對較低,而且治療要超過幾百元才能夠報銷,但對于商業健康險,多數類型都是只要上了100元,就可以報銷,而且不管門診還是住院,均可報銷。”保險業內人士介紹。
重大疾病保險保障一般為保證醫療的費用補充、收入損失彌補和后期恢復療養幾個方面。高壓環境下的人群在選擇重大疾病險時最重要的是考察條款中是否包含了常見的心血管、器官性疾病。
業內人士表示,若是因為過度勞累引發的重大疾病從而導致的死亡,重疾險也可以進行賠付。另外,提醒投保人一定要認真閱讀清楚相關保險條款,尤其是“保險責任”和“除外責任”。目前市面上銷售的重大疾病保險都有觀察期,一般為90—180天,如果重大疾病發生在觀察期內,則保險公司不會予以賠付。
針對目前白領的工資收入水平和生活狀況,保險師建議白領的保費開支占比不宜過大。以8萬-10萬年薪收入為例,每年支出1000-2000元保費較為合適,壽險、意外險、重疾險累計保額可達百萬元。
外資行理財瞄準中國新富人群
在中資銀行不斷壘筑高端理財和私人銀行品牌之時,一向以“高端”著稱的外資銀行則開始尋覓新客戶群,將目光聚焦在中國新富人群。
這類人群雖然資產規模相對較小,但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高,不斷崛起的新富一族已成為外資銀行爭奪的新“戰場”。
繼香港和新加坡之后,花旗銀行近日在中國內地市場推出全新理財服務,面向中國新富人群。這是花旗在貴賓理財和私人銀行服務之后,面向中產層級推出的新理財品牌。在此之前,渣打、匯豐等外資法人銀行先后推出了針對中國新富人群的理財業務。渣打銀行在2010年12月宣布升級其創智理財品牌,并在中國首度提出“進富一族”概念,面向月收入1萬-4萬元的人群。
2011年1月,匯豐在內地也首次推出面向新興富裕人群的“運籌理財”服務,門檻為賬戶余額不低于人民幣10萬元或等值外幣。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資銀行加入高端理財市場并開展私人銀行業務,中外資銀行對高凈值客戶財富管理業務的競爭激烈程度日益加劇,這讓外資銀行開始走“平民化”路線,在地鐵站和機場也能看到外資行的網點。
事實上,對于2011年年底貸存比須低于75%監管指標的外資銀行來說,發展理財業務也是其增加存款資金的手段之一。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