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報道,說是一個管理比較規范、非常重視員工發展的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培訓體系。入職培訓、在崗培訓、晉升前培訓、轉崗培訓等應有盡有。但越來越多的員工對培訓的滿意度不高,很多員工除了知道必須要參加這...
我做培訓也有一段時間了,F在越來越覺得,HR如果想如此對員工的發展大包大攬是件很累也很有風險的事。一個公司如果有專人做培訓,基本的入職培訓、通用素質培訓、管理培訓、專業培訓體系是必備的。但只依靠這些體系是不可能真正幫助員工成長,達到員工和企業雙贏的目的的。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有這個人力、物力資源來建立一套十全十美的培訓體系。員工參加了培訓,通過了考試,拿到了結業證書,能力就真的提高了?企業就真的獲得了源源不斷的人才供給?答案是否定的。
從“培訓”這個詞來看,放在前面的主語不是“我”,是“公司”、“老師”或其他第三方或第三人。“我”是被“培訓”的對象。但做培訓的都知道,最佳“培訓”效果的產生一定要有內在動力的支撐。也就是說,只有有了“我要學”的動機,才能產生真正有效的結果。所以,我認為,與其說“培訓”,不如改用“學習”這個詞。如果一個企業能讓員工“學習”起來,那么這個公司的員工才有真正的能力提升,公司和員工才有能實現雙贏。
那么,如何才能讓員工產生“我要學”的動機呢?我想,HR至少有這么幾件事可以做:
1、施加一點壓力。你不學你就落后了,你不學就會被人超越。HR可以通過內部宣傳平臺講故事、說道理、樹典型等,持續地傳遞這種信號;
2、設計一點甜頭。HR應該創設一種機制,讓多學、學得主動、學得好的員工嘗到甜頭。讓其他的員工也想嘗這個甜頭。
3、指明一個方向。有的員工想學習,但不知道學什么,往哪個方向去提升自己。HR應該提供比較明確的發展通道,管理類、專業類的發展通道都要有,并且應該幫助員工認識到自己更適合哪個方向。
4、搭建一些階梯。目標太遠,夠不著,對員工的刺激是有限的。如果能在發展方向下面建立起來比較明確的成長階梯,每一級階梯有哪些知識、能力、結果的要求讓員工清楚,員工就會與自己目前的狀況相對比,就會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差距,學習的動力和方向性、計劃性就會更強。很多公司建立的任職資格體系就能發揮這個作用。
5、樹立一些榜樣。“遠要學雷鋒,近要學王小毛”,身邊的榜樣有著最直接的激勵作用。加大身邊榜樣的宣傳,能夠激發員工積極學習的動力。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