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位技能訓練的三種方法
知識庫 > 培訓管理 > 培訓方法 > 正文 1006 HR研究網 2012-08-21 14:28:30

綜觀當前企業中崗位技能訓練的經驗,可以歸結為三種常用的、有效的訓練方式:分層遞進訓練法、超循環訓練法和板塊訓練法。它們分別適用于復雜技能系統的獨立工序、技能結構簡單的流水工序、以及技能明顯可以分解...

\
綜觀當前企業中崗位技能訓練的經驗,可以歸結為三種常用的、有效的訓練方式:分層遞進訓練法、超循環訓練法和板塊訓練法。它們分別適用于復雜技能系統的獨立工序、技能結構簡單的流水工序、以及技能明顯可以分解為幾個模塊的半流水性質的工序。根據實際情況適當選擇相應的訓練模式,根據具體情況加以變通,將有利于訓練效果的明顯提高。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從唯有集中課堂教學才算培訓的舊觀念和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建立現代的全新的觀念和訓練模式。

一、分層遞進訓練法
  對于不同特點的工作崗位,應當采用不同的訓練方法。針對崗位技能系統比較復雜,工作相對獨立的工種,采用分層遞進訓練法效果甚佳。所謂分層遞進訓練法就是依照系統技能自身具有明顯的層次結構的特點,從基礎性的單元技能的訓練開始,依次遞升,進入高一層次的訓練,分階段完善崗位操作技能。譬如維修鉗工的技能訓練,先從鋸割、塹削、挫削、研磨、鉆擴、攻絲、套牙、平面劃線、測量等基本功的訓練及考核入手,然后進行本崗位特有的專項技能訓練,最后進行本崗位的綜合性訓練。在分層進行技能訓練的同時,知識基礎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應同步進行,其中職業道德的培養還應當在技能訓練的過程中,用師傅的表率作用去影響學員的職業態度,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風尚和濃重的質量意識。

二、超循環訓練法
  對于流水作業,操作技能相對比較簡單的工序,適宜采用超循環訓練法。所謂超循環訓練法就是受訓者的崗位技能在:標準——操作(練習)——考核 的循環中不斷提高。同時輔以必要的知識基礎、思想政治和職業道德教學。這種訓練法的特點是,在對崗位操作技能進行動作分析的基礎上,制定操作標準,培養模范操作者或制成分解動作錄像帶,用以讓受訓看模仿,然后在工作崗位上長期進行個別訓練,提高操作水平,并依靠定期的操作考核來評價操作水平的提高是否已達到標準的要求。達到后進入新的一輪循環,未達到著重復進行原有的循環。以便保證流水線操作水平的不斷提高。這種圖式就是超循環論所描述的圖式。通俗他說也就是我常爭論的雞與蛋的哲學問題:雞的物種的進化,是在蛋與雞的小循環中向前發展的。小循環是具體的、微觀的過程,不應當與物種發展的宏觀過程中的蛋與雞的誰先誰后的問題混為一談,具體的事例中,先得蛋,就是蛋先;先得雞,即雞先。類似的在應用此法進行訓練中,先制定標準還是先考核,或許先操作都是可能的,其根據是受訓對象的具體情況,而不應抽象地討論應當從哪一環節入手才是正確的。例如,有些引進項目,國外已有適用的成熟的操作標準,自然可以先從移植標準用于訓練入手;又如流水線上已有成熟的操作人員,也就可以從挑選數名優秀的操作者,對他們的操作進行動作分析,塑造模范操作者,用于示范,提供操作者操作訓練的模仿對象,而開始訓練;再如老企業,工人的操作比較純熟,當然也可以先從考核入手,然后據以制訂進一步提高的新標準和補差式的培訓課程設計;而對于缺乏參照樣例的新工藝流水線,即應當鼓勵操作工人在生產中努力熟練,以便選擇較好的操作者做為動作分析的樣例。只有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斷環點,流水線工序的訓練才能切合實際,取得實效,這類型的訓練,課程開發時間長,示范教學的時間較短,而工人在操作崗位上個別地進行訓練的時間也較長。其中的示范教學和訓練,都可以個別進行,因此也有人稱之為“個別訓練”,和長期集中在課堂里進行培訓的模式有很大的差異,人們起初很不容易接受。但現代工業的發展趨勢迫使人們不得不改變陳舊觀念,接受切合實際情況的全新觀念及其相應的培訓模式。譬如生產某種電器元件流水線最后一道工序:檢驗工序的操作,僅有一種動作——拿放元件,以及憑檢測儀表的讀數和指示的波形判斷正次品,同時留意檢測儀表是否正常工作。這種結構十分簡單的操作,技能性卻極強,拿放及判別的速度和準確程度對于不同的操作者差距相當大,因此通過訓練改善技能的潛力也極大。通過對優秀操作者的動作分析,總結出比較好的操作模式,用行為塑造的方法,通?梢耘囵B出模范操作者;對他們的操作進行錄像和加工,可以形成操作者過程的示范錄像片。無論用模范操作進行表演示范,還是輔以錄像的演示,都能很好地為受訓者提供仿效的樣例。這種短時間的教學,需要通過當場的在指導下的模仿、糾正動作來加以鞏固,但真正的技能熟練,需要在操作崗位上的長時間的自我練習和自我調整才能達到目的。練習的效果,則應當用技能考核來檢查。而有關儀表、電器元件的相關知識、思想政治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可以同步進行。

三、板塊訓練法
  在上述兩種極端狀態的崗位之外,還存在著介于兩者之間的中間模式。例如某企業中流水線上的自動車工,就有這種特征。它具有車刀選擇、磨制及安裝:進刀齒輪調整;車床日常保養三個模塊技能。技能既不是簡單到只有幾個基本動作,也不具有非常明顯的三層次結構。比較顯然的幾個特征形成幾個技能和知識板塊。我們可以分別對各個技能或知識“板塊”分別進行培訓,然后加以組合。因此人視生產工作的具體情況,有選擇地按板塊加以培訓,最后進行少量的綜合訓練,即能形成崗位的能力。這種辦法適應性極強,不單操作工人的崗位培訓適用,管理崗位的培訓也適用。這種辦法可以使適應性培訓比較方便地組合,進入崗位資格培訓之中。也可以使管理人員的能力訓練更切合實際地開展起來,而不至于陷入書生氣十足的不切合實際的冗長的所謂“系統教育”之中。
推薦閱讀
推薦專家 更多>
  •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 創建市場導向的流程型研發組織》 《研發質量管理》 《研發人員的考核與激勵》 《從樣品走向量產》 《產品研發體系構建與模板詳解》 流程管理與產品管理系列: 《流程體系規劃與流程設計實戰》 《產品戰略規劃與路標管理》 《市場驅動的產品開發流程管理》 《成功的產品經理》管理系列: 《從技術走向管理》 《研發人員的核心管理技能提升》
  • 職業化:
    1.《職場高效工作技能訓練》
    2.《辦公室工作規范與技巧訓練》
    3.《行政文秘綜合技能提升訓練》
    4.《職場禮儀與溝通技能提升訓練》
    5.《時間管理與工作效能提升訓練》
    6.《高效會議管理》
    7.《高效溝通訓練》
    公文寫作:
    8.《職場寫作力提升訓練》
    9.《金字塔思維與公文寫作訓練》
    10.《最新黨政機關公文寫作技巧訓練
  •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

推薦課程 更多>
友情鏈接
2021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