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給MBA班講課。在講到存貨核算與管理時,我想起曾經碰到的一件與存貨管理有關的事情。
去年4月的一天,我在天津市的一家咖啡器具店購買了兩個伊萊克斯EGCM200滴漏式咖啡壺,其中一個放在辦公室。第一次使用時就發現這個咖啡壺質量有問題,嚴重漏水,根本不能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前后給伊萊克斯售后服務、北京地區維修等部門一共打了7個電話之后。最后得到的答復是,我買的這個型號的咖啡壺確實是伊萊克斯所產,但卻不是伊萊克斯所售。因為這款咖啡壺從來沒有作為商品出售過,都是作為大件家電產品的贈品或者用積分兌換的。因為我的咖啡壺是買的,與他們設定的贈與渠道不同,所以他們對產品的質量不承擔責任。
既然這款咖啡壺從來沒有作為商品出售過,但是我確實是在商店買到的,而且有商店開具的單據為證。對這種情況的唯一合理解釋就是,經銷伊萊克斯大件家電的企業,或者是這些企業的工作人員在銷售冰箱、空調等大件家電時,截留了本應該贈給客戶的咖啡壺,并將截留的咖啡壺轉賣給咖啡器具店而從中獲取不當利得。
伊萊克斯向購買大件家電的顧客贈送小家電,其實質是一種促銷手段,目的是讓利給顧客,并擴大公司的市場知名度。但是,他們的讓利行為卻為經銷商中飽私囊提供了機會,真正的顧客并沒有從沒有從中獲益。
贈品雖然不單獨出售,但也屬于經銷企業的存貨。贈品失控,說明存貨管理中有漏洞。
我分析,導致這個漏洞的原因可能是,經銷商沒有將贈品作為存貨進行管理。
企業在采購大宗商品時,需要記錄采購品種、數量規格,并定期進行核對;倉庫收到的商品數量必須與采購合同中核對相符;財務支付的貨款也必須與合同規定的貨款核對相符。
但是對于那些隨同大宗商品配套贈送的小家電,管理上可能就相對粗放。因為是贈品,是不要錢的,沒有任何采購成本,即使不入存貨賬也看不出來。如果存貨賬上沒有記錄贈品收到、發出和結存的信息,那么贈品被經銷人員截留和專賣了公司自然也不會知道。也就是說,盡管家電制造商將咖啡壺(還可能包括其他小家電,例如電磁爐、豆漿機等)隨大件家電發送給經銷商,但是經銷商因為沒有為此支付任何成本,所以沒有將這些贈品當作存貨進行記錄與管理,從而給經銷人員中飽私囊開啟了方便之門。
可以說,正是經銷商存貨管理中的漏洞,使得伊萊克斯的促銷手段淪落為某些人的謀取不當利得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