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不排除確有一些人就業時靠的是父母“打招呼”,但就此判斷父親是公務員、事業單位員工的畢業生平均薪資高一定是“拼爹”,則是不全面的。
日前,北京大學市場與媒介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就業主力軍就業趨勢研究報告》出爐,報告顯示2015年畢業生平均簽約月薪為2687元人民幣,平均薪資高低與父親的職業有關,父親是公務員的人群hr369.com平均工資最高,父親是務農的最低。這樣一個調查結果,加上“畢業生平均薪資也拼爹”的新聞標題,立即引發輿論熱議,一大堆人在新聞下面驚嘆:原來畢業生平均薪資也拼爹!
經常被爆出的蘿卜招聘、暗箱操作,再加上人們對權力以不信任為前提的聯想,使得這個新聞格外惹眼。這樣的反應也正體現了公眾對如今代際傳遞的隱憂,人們最擔心的是手握公共資源和權力的父輩們,通過違規的手段將種種資源分配給自己子女,實現對普通人的資源擠占,而從現實情況來看,這樣的擔憂并非是多余的。
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在公務員群體中,一線普通職員要占到大多數,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并沒有人們想象中的為子女“暗箱操作”的能力。在這個研究報告中,所謂公務員的子女比務農的子女薪資高,在剔除掉權力自肥、任人唯親的少數案例之外,其實更多的因素是父母教育程度對子女教育以及職業發展的影響。
而家庭背景、父母的教育程度、城鄉差異等等各種先天條件,對孩子的教育以及未來發展的影響,已經是個不能更陳舊的話題。而縱觀這個研究報告,其實并沒有脫離這個窠臼,只不過把家庭背景具體化為父母職業,并挑出兩個代表性群體:公務員群體和務農群體。在這里,如果將父母職業的前置背景替換為父母教育程度,或者具體化為教師、醫生群體子女同農民子女的對比,調查結果可能也是一樣的,卻不如公務員一詞看著刺眼。
因而,不排除確有一些人就業時靠的是父母“打招呼”,但就此判斷父親是公務員、事業單位員工的畢業生平均薪資高一定是“拼爹”,則是不全面的。也不能將這樣一個取樣不明,簡單化的調查結果,上綱上線地稱為“階層固化的隱憂”。
造成畢業生薪資不均,有著方方面面的因素,再加上,剛畢業時的職位、起薪等,有時候并不能準確反映畢業生的真實能力,更沒有預示未來職業發展的功能。要想厘清畢業生薪資差異的緣由,可能還需要更多的數據來說明,以點帶面的解讀難免跑偏,因為大多數時候一片樹葉并不能代表一整片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