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年一度的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落下帷幕,近180萬考生參加考試,在氣象部門稱之為史上最冷的冬天,考研浪潮達到史上最熱。據網絡數據統計,研究生報考人數已連續8年達到百萬人以上,連續三年以每年超過10萬...
據網絡數據統計,研究生報考人數已連續8年達到百萬人以上,連續三年以每年超過10萬人的幅度增長。更有專家表示,根據全國最新的數據分析,明年研究生報考人數極有可能突破200萬大關。
然而,與“考研熱”相呼應的,卻是碩士研究生畢業后的就業問題。日前,某建筑工地工人月薪超過8000元的事跡更被網友戲稱為“學歷改變命運”,學歷越高,畢業后反而工資越低。與之相呼應,更有碩士為了好找工作而“隱證降級”冒充本科生。在碩士生就業被普遍看低的情況下,考研熱潮為何仍能一浪高過一浪?
有報道稱,由于就業壓力大,很多本科生希望通過讀研來延緩進入社會就業的時間。逃避實時的就業壓力、期待更好的競爭優勢,是本科生們蜂擁考研的主要動因。
實際上,教育領域往往是市場導向的風向標,學歷和學科專業,不同程度上反映著市場經濟對人才需求的彈性變化。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資源的合理配置是市場經濟的必然選擇,這兩者構成了人和市場的邏輯關系。也因此,與其說將“考研熱”歸結于畢業生逃避就業壓力,倒不如說市場在資源的流通上出了問題。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在“考研熱”的背后,仍然是“名校熱”。在目前金融、傳媒等國內大型企事業單位,對“211院校”優先錄用成為一條不成文的“玻璃天花板”,看不見,但摸得著。錄用單位對本科生的差別對待,直接導致了“考研熱”。名校資源有限,可普通高校卻在不斷擴招,普通院校的畢業生為尋求更有競爭力或者說更為平等的機會,無奈選擇報考名校研究生。在眾多畢業生看來,起點不同,終點也就大相徑庭。
其次,和本科相比,研究生作為學生求學更高一級的階段,其入學考試較之高考,在地域限制上更為公平,并且在專業課考試中,是真正意義的自主命題。盡管在跨?荚囍校嬖谝欢ǔ潭鹊男畔@取不對稱,招收本校和外?忌泊嬖谝欢ū壤,但無論如何,研究生考試仍不失為對高考公平性的一種彌補。
國家對研究生的培養中,本身有著專業領域科研的要求和目的,但通過考研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作為個人選擇問題,考研無可厚非,他人無權評頭品足。但作為社會現象問題,應從就業的公平性、市場的資源流動性入手,切莫搞錯了對象。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