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對抗風險:一邊放權一邊激勵
資訊 > 熱門 > 正文 895 網易科技 2014-01-17 09:03:59

我們正在加大向一線的授權,讓聽得見炮火的一線組織和員工更有責、更有權。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女兒、華為公司CFO孟晚舟在接受網易科技采訪時說。據孟晚舟介紹,華為的這項放權行動,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在一線...

“我們正在加大向一線的授權,讓聽得見炮火的一線組織和員工更有責、更有權。”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女兒、華為公司CFO孟晚舟在接受網易科技采訪時說。

據孟晚舟介紹,華為的這項“放權”行動,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在一線做項目的組織,公司的管理成本明顯降低,業績也因此受惠。

華為1月15日公布的未經審計的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華為公司在全球的銷售收入預計將達到2380-2400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增長約8%;同期,華為公司的營業利潤預計將達到286-294億元人民幣,營業利潤率提升約3個百分點。

在全球經濟復蘇跡象并不明顯、行業增長普遍疲軟、競爭環境日趨復雜的情況下,華為公司的這一業績表現算得上亮眼。相比來看,與華為業務極其相似的另一家中國公司——中興通訊,預計2013年的全年業績將擺脫虧損。

“華為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消費者業務和企業業務的快速增長,以及內部管理運作成本的降低。”孟晚舟說,通過簡化管理,向一線放權,整個公司的運營效率得到提升。

增長點在哪

按照華為披露的業績預期,在2013年,華為公司的三個主營業務的銷售收入都實現了同比增長,其中,運營商網絡業務增長5%,企業業務增長32%,消費者業務增長17%.

三個業務對比來看,雖然運營商網絡業務的增長遠遠低于另外兩個新業務,但由于基礎龐大,它仍然是華為整體銷售收入的主要力量,占比約70%,而且大部分收入來自全球TOP50的電信運營商。

值得注意的是,在運營商網絡業務中,其收入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其中,賣網絡設備的收入已經從2012年的66%降至2013年的63%,而服務和軟件收入的比重由2012年的34%上升到2013年37%.

除了運營商網絡業務中的服務和軟件之外,企業業務和消費者業務——這兩個新業務已經成為了華為公司收入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孟晚舟

數據表明,在華為2013年的整體銷售收入中,雖然企業業務的收入僅占7%,消費者業務的收入占23%,二者加起來僅僅為30%,但這兩個新業務的增長勢頭已經較為明顯。

“消費者業務去年盈利不錯,企業業務目前還在虧損,但它們已經成為了整個華為公司盈利能力提升的重要推動力。” 孟晚舟預計,華為公司在未來幾年仍將維持10%的復合增長率。

風險怎么控制

在孟晚舟看來,華為公司要想在全球ICT行業復雜的競爭環境中抵抗風險、保持穩健有效的增長,就必須加大對基礎技術的創新投入。

“研發投入不是百米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孟晚舟說,在過去10年,華為每年都將銷售收入10%以上的資金用于創新。在2004-2014年,華為已經累計在研發創新上投入了1539億元人民幣。僅在2013年,華為的研發投入就高達約330億元人民幣,占銷售收入的約14%.

據孟晚舟介紹,在4G領域,華為目前已有466項核心專利,位列行業第一;在2018年之前,華為還計劃投入6億美元用于5G的創新和研究。

按照行業內的經營,核心專利是科技公司在全球競爭的重要武器。不過,如何高效地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專利,則是不少公司遇到的共同難題,也正因如此,科技公司之間的專利糾紛時常成為熱點新聞。

要抵抗在行業競爭中可能出現的風險,華為公司不僅需要持續的研發投入,更需要降低內部管理的運作成本。據了解,華為在2013年已經開始實施組織變革,向一線放權,“讓聽得見炮火”的一線組織更有責、更有權。

“現在,我們的內部管理運作,已經從‘以功能部門為中心’向‘以項目為中心’轉移。預算的制定也下放到了項目組。”孟晚舟說,通過簡化管理,華為公司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內部運作成本,在加大研發投入的同時,實現了營業利潤率的提升。

全員持股的激勵

作為一個成立26年的、有15萬員工的民營企業,華為一直用它特有的文化吸引著中外員工為它“賣命”,比如具有華為特色的“虛擬股”制度。

據了解,虛擬股,也叫虛擬受限股,是華為授予員工的一種特殊股票。擁有虛擬股的員工,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分紅,以及虛擬股對應的公司凈資產增值部分,但沒有所有權、表決權,也不能轉讓和出售,當員工離職時,股票由華為回購。

“過去,員工持股計劃是覆蓋中方員工,但從2013年開始,華為公司推出了一項計劃,使外籍員工也可以持股,目前已經覆蓋了優秀的外籍員工。”孟晚舟說,“我們計劃到2014年,繼續擴大外籍員工的持股范圍。”

“我們的虛擬股制度,希望能夠囊括更多愿意和華為一起長期成長的員工,將公司的長期利益分享給他們,無論他們的中方員工還是外籍員工。”孟晚舟說。

在過去的十多年里,虛擬股制度已經被證明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全員激勵”手段,甚至比IPO更為有效。對于多年以來一直備受關注的上市問題,孟晚舟說,“還在準備中,但不會是2014年。”

“啟動IPO就需要公布全員持股名單,但是否公布持股名單,不僅涉及公司的意愿,也涉及每個持股員工的意愿。” 孟晚舟說。

還要不要美國市場

雖然還未啟動IPO的華為已經是一個逐漸揭開神秘面紗的公司,但它仍然受到來自美國等市場的質疑和阻力。

對于在海外市場早已風生水起的華為公司來說,美國一直是一塊難啃的石頭——盡管華為一再否認會對美國網絡安全造成威脅,但始終不能打消美國政府的疑慮,也無法阻止美國政府對華為設備的抵制行為。

到目前為止,華為在美國市場的網絡存量幾乎為零,沒有賣任何關鍵設備給美國主流運營商,也從沒賣設備給美國政府部門。用華為創始人、總裁任正非的話來說,“這些機構將來也不會是華為關注的客戶群;美國網絡過去、現在、未來是否安全,與華為沒有任何關系。”

華為能不能打消美國政府對于華為設備“安全風險”的譴責?還要不要去啃美國這塊市場?

孟晚舟說,“我們的任何選擇都是基于業務計劃,不會刻意說某個市場做或者不做,會根據市場計劃來配置資源。但需要強調的是,華為的設備是復合行業技術標準的,過去也沒有出現任何一起涉及網絡安全的事故。”

“國外一些輿論指責華為的設備會被用于監聽,這都是沒有事實依據的,我們不認可這個結論。”孟晚舟強調。

「對話孟晚舟」

網易科技:華為預計的收入增長應該是10%,但今年的數據卻低于10%,原因是什么?

孟晚舟:按美元計算,2013年收入增長是11.6%;按人民幣計算,則是8.6%的增長。對于華為來說,流通貨幣的匯損比較小,非流通貨幣的匯損,會考慮通過其他方式來減少損失。

網易科技:業績預告里只提到了運營利潤,凈利潤增長多少?預測2014年的銷售收入會達到多少?

孟晚舟:差距不大,等審計報告出來之后再公布。我們預計在2014年,公司的業績增長也會有10%左右。

網易科技:對于增長很快的消費者終端業務,公司是否有明確的利潤指標?

孟晚舟:經審計之前,還不能公布某個業務部門的凈利潤狀況。華為對消費者業務的要求是達到公司收入預算,同時了解風險管理體系。

網易科技:消費者業務、企業業務的收入占比大概是多少?過去制定的兩個新業務占比40%的目標有變化嗎?對整個公司的貢獻有多大?

孟晚舟:企業業務收入占7%,消費業務占23%,兩個新業務加起來占30%,未來達到40%的目標也沒有問題。消費者業務在去年的盈利狀況不錯,但企業業務目前還在虧損,處于投入期。

網易科技:中國4G市場的大規模部署,對華為的業績增長會有多少影響?

孟晚舟:華為是從中國市場成長起來的,所以中國市場是華為非常重要的市場。目前華為有較大一部分收入來自海外,但中國市場的增長也非常重要,無論是海外還是中國的4G網絡建設,都會為華為帶來增長的機會。

網易科技:目前華為運營商網絡業務的增長不及另外兩個新業務,未來是否會得益于4G的發展而得到恢復?

孟晚舟:運營商網絡業務的增長沒有其他兩個新業務亮眼,但由于它的基數大,所以華為公司對于運營商網絡業務的增長是滿意的。此外,華為更看重可持續發展,均衡發展業務,單一市場、單一業務都不符合華為長期發展的計劃。

網易科技:關于員工持股制度,是否有外籍員工持有公司股票,占比情況如何?

孟晚舟:過去,員工持股計劃是覆蓋中方員工,在2013年,華為公司推出了一項計劃,使員工持股也面向海外員工,覆蓋了優秀的外籍員工。2014年還將覆蓋外籍員工,無論中外,都能獲取華為長期利益的分享。

網易科技:是否有啟動IPO的計劃?

孟晚舟:還在準備中,相信不會是2014年。如果未來公布持股名單,就會涉及個人隱私的問題,因為我們是全員持股。所以,是否公布持股名單,不僅涉及公司的意愿,也涉及每個持股員工的意愿。

網易科技:華為一直被美國政府譴責有安全風險,怎么消除這一不利輿論?

孟晚舟:滿足客戶需求是我們的追求,華為的設備是復合行業技術標準的,過去也沒有一起時網絡安全事故。不少報道指出華為的設備會被用于監聽,這是沒有事實依據的,我們不認可這個結論。

網易科技:在美國、澳大利亞等市場的所謂安全擔憂,是否會影響華為業務計劃的制定?比如放棄或加強這些市場?

孟晚舟:華為設備符合行業標準,我們不認為有安全問題,20多年的全網應用也都可以證明這一點。我們的任何選擇都是基于業務計劃,不會刻意說某個市場做或者不做,會根據市場計劃來配置。

(原標題:華為對抗風險:一邊放權一邊激勵)


推薦專家 更多>
  •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 創建市場導向的流程型研發組織》 《研發質量管理》 《研發人員的考核與激勵》 《從樣品走向量產》 《產品研發體系構建與模板詳解》 流程管理與產品管理系列: 《流程體系規劃與流程設計實戰》 《產品戰略規劃與路標管理》 《市場驅動的產品開發流程管理》 《成功的產品經理》管理系列: 《從技術走向管理》 《研發人員的核心管理技能提升》
  • 職業化:
    1.《職場高效工作技能訓練》
    2.《辦公室工作規范與技巧訓練》
    3.《行政文秘綜合技能提升訓練》
    4.《職場禮儀與溝通技能提升訓練》
    5.《時間管理與工作效能提升訓練》
    6.《高效會議管理》
    7.《高效溝通訓練》
    公文寫作:
    8.《職場寫作力提升訓練》
    9.《金字塔思維與公文寫作訓練》
    10.《最新黨政機關公文寫作技巧訓練
  •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

推薦課程 更多>
友情鏈接
2021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