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Dave Ulrich來中國,發布了最新版的2016年全球人力資源從業者勝任能力模型,相信大家的朋友圈已被瘋狂刷屏。我們仔細對比了Ulrich團隊歷年來的七次調研,并觀察國內HR從業者的現狀,從而得出...
近日,隨著Dave Ulrich來中國,發布了最新版的2016年全球人力資源從業者勝任能力模型,相信大家的朋友圈已被瘋狂刷屏。我們仔細對比了Ulrich團隊歷年來的七次調研,并觀察國內HR從業者的現狀,從而得出了一些結論。
人力資源能力模型一直都在隨著商業動態環境與人力資源變化而產生改變,每一輪得出的新的模型都與前一次有明顯不同。
1、Dave Ulrich關于HR從業者勝任能力的研究歷史
事實上,國際人力資源大師Dave Ulrich及其帶領的研究團隊從1987年開始,便對全球HR從業人員進行以360度全面調查法的為形式的勝任能力調研,之后每五年進行一次(1992、1997、2002、2007年、2012年與2016年各一輪),進行理論更新。
在此七輪的調研過程中,人力資源能力模型一直都在隨著商業動態環境與人力資源變化而產生改變,每一輪得出的新的模型都與前一次有明顯不同。以下是其七輪調研活動的具體能力模型。
1987
1992
1997
2002
2007
2012
2016
Dave Ulrich 關于HR Competency Model 7輪研究匯總 1987-2016
Dave Ulrich 關于HR Competency Model 6輪研究能力維度匯總 1987-2012
除了Dave Ulrich得出的HR勝任能力模型以外,國際人力資源協會SHRM也在2012年推出了國際標準的HR勝任能力模型。
分別為以下九大能力:
Communication、Relationship management、Ethical practice、HR expertise、Business acumen、Critical evaluation、Diversity and inclusion、Leadership and navigation、Consultation.
國內,無論是學術界還是應用界,對于人力資源管理的熱議從來沒有停止過,但相比唇槍舌戰的激烈與熱鬧, 真正現實中實踐的改革與推進,卻顯得艱難而冷清。
2、國內大環境背景下,HR的勝任能力現狀
事實上,不管是Dave Ulrich的 HR Competency Model,還是SHRM研發的勝任能力模型,都是以全球HR從業人員為基準的,也就是說并不是為我們國內的人力資源從業者們“量身定做”的。那么國內HR從業者的勝任能力又是什么水平與現狀呢?
Dave Ulrich在做全球人力資源管理勝任能力調研的調研過程中,特別針對性地對于各個國家的人力資源管理勝任能力做了研究與對比,而研究的結果讓人很是失望卻也在意料之中。
在他《Global HR Competencies》這本書里指出:
“與全球樣本相比,中國的人力資源從業人員并沒有獲得較正式的教育。”
“中國的人力資源專業人員在專業方面缺乏經驗。”
“中國的人力資源從業人員正面臨他們之前從未面臨過的組織和人力資源的挑戰。”
Dave Ulrich更是指出“在中國,大多數人力資源從業人員在執行方面是具有優勢的,但是總是缺乏用系統的方式設計創新性人力資源管理。他們必須快速更新相關技能與能力,否則就會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 ”
國內,無論是學術界還是應用界,對于人力資源管理的熱議從來沒有停止過,但相比唇槍舌戰的激烈與熱鬧, 真正現實中實踐的改革與推進,卻顯得艱難而冷清。
Dave Ulrich曾用“餓著肚子的施粥人”與“光著腳的修鞋匠”來形容自身能力匱乏卻要提升組織能力的HR從業者們。而前段時間,由拉姆.查蘭發表的一篇《是時候取消人力資源部了》的文章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時引發了一場規?涨暗臒嶙h與激辯。
我們可以從拉姆·查蘭如此偏激的言論中,窺探出HR從業者在企業中所處的尷尬地位與現狀,但是這位大師的偏激言論只是基于“HR無法為企業為組織創造價值”的前提而言的。所以,正如Dave Ulrich所說的“人力資源從業人員正面臨他們之前從未面臨過的組織和人力資源的挑戰”,人力資源管理勝任能力的提升變得空前的急迫與重要!我們HR從業人員只有在確保自身能力ready的前提下,才有能力有資格去推進組織能力的提升,真正為企業創造價值、助推企業戰略達成!
目前,中國關鍵性的經濟轉變在于:
1.中國快速發展的經濟時代面臨新的轉折點,對國內企業帶來新的組織變革與重組方面的挑戰。
2.逐漸放緩的經濟發展現狀,迫使很多企業重新思考,如何擺脫傳統低成本生產方式來競爭并增長業務。
3.公司成本包括原材料、能源與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對高質量人才的需求不斷攀升。
4.互聯網+業務模式掀起國內新的經濟發展與變化。
而這些經濟與政治發生的變化,給國內大小型企業帶來了兩大戰略轉型:
1.由傳統制造到創新性高競爭力的戰略轉變。
2.互聯網+業務模式使國內企業面臨由傳統往新興業務的轉型。
企業的這兩大戰略轉型,對于國內人力資源管理的意義是巨大和明顯的:
1.HR需要整合與發展人力資源,提升組織能力,創造新的國際化競爭優勢。
2.HR需要借助技術與互聯網資源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模式。
3.HR需要助推組織變革,協助戰略達成。
鑒于對國內經濟現狀的分析,以及對HR工作新挑戰的期許,肯耐珂薩基于在人力資源領域多年的探索與總結,推出了適用于國內HR從業者的能力模型。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