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技術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
呼吁人工智能頂層設計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雷軍認為,人工智能技術的重大突破必將帶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對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技術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
2015年7月,“人工智能”被寫入《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2016年3月“人工智能”一詞被寫入“十三五”規劃綱要;2016年5月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聯合下發《“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今年,“人工智能”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隨著地位的提升,人工智能亟須來自國家戰略層面的頂層設計。
雷軍認為,目前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也遇到一些問題,比如體制機制的束縛、缺乏國家級專項規劃、人才匱乏、核心技術及核心元器件仍受制于人、政府大數據開放力度不夠等等。他建議國家大力實施人工智能國家戰略,在原有政策的基礎上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進人工智能大發展,具體包括:在國家層面進行人工智能發展的頂層設計與專項規劃,加強人工智能基礎理論研究和核心技術突破,加強人工智能科研人才、技術人才的培養與引進,積極建立人工智能產學研協同創新共同體,大力促進人工智能產業化發展等五方面。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也建議制定國家層面的總體行動計劃,大力推進“智能+經濟”的發展,從觀念引導、制度創新、數據開放和專項支持等方面,為人工智能行業應用構建良好的政策環境。具體建議包括:加強觀念引導,增進行業和公眾對人工智能產業價值的認知,使其積極擁抱人工智能;破除人工智能行業應用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強行業數據的開放和共享;鼓勵人工智能企業與各行業的創新合作,培育一批市場競爭力強、國際影響力大的人工智能企業。
事實上,李彥宏早在2015年兩會就提交了“建議設立‘中國大腦’計劃,推動人工智能跨越發展,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制高點”的提案。同年,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的三個建議也都是圍繞人工智能展開。劉慶峰建議,加大人工智能產業在全國的布局。“在‘十三五’規劃中,從產學研用結合的角度,對人工智能做專門的規劃,加大投入。”2016年兩會,劉慶峰進一步建議,加快推動人工智能和中國腦計劃,建立國家人工智能綜合試驗區。
推動人工智能滲透各行業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認為,不止AI技術,還有很多其他的方面(包括AR、VR等),它們在終端會深刻影響人們的使用體驗,人機的交互始終是一個核心。
“有沒有可能未來的機器人能結合AI,結合視覺、神經學、機械工程學等等很多元素,深切地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這是互聯網企業應該更多關注的領域。”馬化騰說,人機交互的演變,從PC到手機,未來可能到視網膜眼鏡,甚至通過腦電波、皮膚的電流可以產生一些互動,那可能會催生很多產業。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也指出,中國互聯網的普及度、使用程度目前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人工智能的新一代技術“深度學習”依托的正是大數據,中國發展人工智能有一定自身優勢。“十三五”期間,中國人工智能技術將在安全監控、無人駕駛、電子商務服務、醫療等領域有更大的應用機會。
他建議,中國要重視芯片、軟件等基礎技術的開發,為人工智能提供技術支撐,同時要拓展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
互聯網巨頭早已搶先布局
而“人工智能”今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對于各大互聯網巨頭的戰略轉型無疑將起到積極作用。李彥宏表示,2016年到2017年應該是從移動互聯網時代向人工智能時代的轉型階段。
BAT中,百度最早提出人工智能戰略,并從業務、資本、組織架構等各方面全面推進向人工智能轉型。近年來,百度在人工智能技術上投入巨大,已經先后成立了百度硅谷人工智能實驗室、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百度大數據實驗室以及百度增強現實(簡稱“AR”)實驗室等四個人工智能實驗室。百度2016年9-10月相繼成立的百度風投和百度資本,也都把人工智能作為重要投資方向之一。日前,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由百度牽頭籌建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今年2月,小米發布了旗下松果公司首款自主研發的SoC芯片“澎湃S1”。據雷軍透露,小米2016年設立了探索實驗室,未來半年小米將有一個人工智能重量級產品發布。
另外,騰訊也已經成立了AI Lab,其官網解釋是“專注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今年2月,原百度研究院副院長張潼,出任AI Lab執行主任,主持AI相關工作。據馬化騰透露,除了AI Lab,騰訊各個事業部門(BG)也均下設AI團隊。此外還有香港的What Lab(微信-香港科技大學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上海和合肥的優圖實驗室、北京的微信模式識別中心等。2月14日,騰訊QQ空間攜手電商平臺唯品會舉辦了首個“AI+時尚”大秀,探索AI大數據在電商領域的應用。
文章由HR研究網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