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人才遭瘋搶 剛畢業的AI博士年薪近百萬
資訊 > 熱門 > 正文 937 2017-03-28 10:11:06

幾乎都是因一年前Alphago橫空出世而被引爆的。如夢方醒的創業公司與早在悄悄布局的BAT大公司一哄而上搶AI人才,讓人才培養機構措手不及。

吳恩達離開百度。一天之后,騰訊宣布,任命張潼擔任騰訊AI Lab(騰訊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有意思的是,張潼以前曾在百度任職。
BAT的圈子一向人來人往,而現在因為人工智能(AI)而出現的搶人風潮似乎比以往更加猛烈一些。
 
投資界的金主們則懷著極度急迫的心情,唯恐錯過這道史無前例的颶風級“風口”。人工智能最核心的是人才,“得AI人才者得天下”。
 
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搶人大戰正在上演,百萬年薪都難求AI一人才。
這究竟是一場盛宴,還是一場虛幻?
公司:搶AI人才,創業公司比BAT更猛
“真的是有些瘋狂了。”極木科技創始人祁衛這大半年來親身感受到此般硝煙彌漫,“我了解到一位國內名校剛畢業的人工智能博士被幾家公司爭搶,年薪從四五十萬被抬高到八九十萬。”
 
作為聯想集團前副總裁、億航科技聯合創始人,祁衛于去年七月創辦了主攻輪式工業類機器人的極木科技,在杭州和硅谷設立兩處辦公室。歷經500強高管及兩次創業,再度由零開始。祁衛如是描述當下的自己:“創始人三大使命:找人、找錢、找方向。其中最難、最關鍵的還是找人。無論我是身處杭州還是硅谷,幾乎一半的時間都是用來找人。”而找AI人才,更是難中之難。
 
自小在北京長大的祁衛,盡管入駐濱江海創基地已經大半年,卻是忙得根本沒有時間來親近杭州,連武林廣場都不知道在哪里?墒擒囆形骱,他卻指著沿路的一家家咖啡館和錢報記者說,“當時還沒辦公室的時候,我就把候選人約到這些咖啡館見面,也有個目的就是用西湖美景吸引外地來的候選人。”
 
在他的職業生涯中,面試的對象估計已逾千人。這讓他的心態出奇地淡定。“當年看中一個候選人,會三顧茅廬,不得到不罷手,但最終發現,強扭的瓜并不一定甜,有的即使勉強來了也會出問題。所以悟得,最重要的還是講究緣分和合適。”
 
然而在大多數被投資人催著跑的初創公司CEO眼里,搶人才就是他們的生死戰。一位在BAT任職的高級HR告訴記者,他們已經屢次在爭搶AI算法工程師、AI系統架構師等人才時敗給創業公司。“他們搶人時似乎就是在拍賣會舉牌,明明心理價位是年薪二三十萬,最后抬高好幾倍也會買單,只想將目標人選快快納入囊中,似乎就萬事大吉。而BAT因為是上市公司,有薪酬體系,不能太破例,只能望而興嘆。”
 
人才:薪酬一路飆升,感覺自己飛了起來
理想、薪水、期權、權限、戶口乃至所在城市的空氣質量,都成為了如今炙手可熱的AI人才作出最終選擇的因素。而國內真正能吸引AI人才的城市,除了北上廣,大概也就杭州、深圳、成都了。“只有這些城市的一些知名互聯網企業才開得起價碼,真正的AI人才圈子其實非常小。”一家知名互聯網招聘網站CMO向錢報記者表示。
 
張瀟,就是傳說中的AI人才小圈子里的一分子。因為在原東家有兩年智能搜索研發經歷,張瀟感覺自己的人生突然飛了起來,接二連三地被各路人馬游說,身價幾乎是月月攀升。終于在去年冬天霧霾最嚴重時,他下決心從北京來到杭州,投奔一家勢頭正猛的科技公司。
 
這家公司給了張瀟不錯的薪酬:50萬年薪加期權,還提供一套住所。但在張瀟眼里,像他這樣名校計算機研究生畢業,再有從事人工智能工作經歷的,這個報酬只是目前基本行情。“有知名互聯網企業AI工作經驗的海歸,薪酬甚至會高兩三倍。”
 
打開專業互聯網高端招聘平臺拉勾網杭州站,幾十個人工智能崗位虛位以待,月薪標注從1.5萬到6萬,令人垂涎。
 
“這類招聘只能說明一個大致狀況,事實上很多年薪數百萬的崗位并不會被發布出來。”上述在BAT任職的高級HR向錢報記者透露,“人工智能是今年公司薪資預算增長最快的領域,漲了三分之一都不止,并且還在一路飆升。”
 
在各有價碼的“挖人”和“被挖”的拉鋸戰中,保密,成了大家的一致做法。錢報記者在采訪中與多家深度從事人工智能開發的互聯網企業溝通時發現,在業界,針對人工智能的開發進程以及團隊的話題非常敏感。
 
對此,張瀟笑稱,敏感的其實并不止是錢,更多的是為了“保衛人才”。“公司耗費大量人力財力挖來個AI人才,一旦曝光自己的項目進程和團隊構成,很快就會被別的公司瞄準。”
 
業界:高校并無人工智能專業導致人才缺乏
這一切,幾乎都是因一年前Alphago橫空出世而被引爆的。如夢方醒的創業公司與早在悄悄布局的BAT大公司一哄而上搶AI人才,讓人才培養機構措手不及。
 
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長吳飛告訴錢報記者:“在我國高校當前學科劃分格局下,并沒有一個專業叫人工智能。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一級學科,往下就是計算機軟件與理論、計算機系統與結構和計算機應用等二級學科,二級學科再往下才是人工智能方向。人工智能人才的培養是要與應用接軌的,不是高校單獨能夠定制的。實際上,在當前人工智能熱潮中,解決真正瓶頸問題、創新撒手锏級的應用或系統的頂尖人才還是稀缺的。”
 
領英平臺的數據分析顯示,全球人AI人才數量約為25萬,主要分布在美國、歐洲、印度及中國。從中美人工AI人才的從業年限構成比例上看,美國擁有10年以上經驗的AI人才比例接近50%,而我國10年以上經驗的人才比率只有不到25%。
 
但從人才從業年限結構分布上來看,我國新一代AI人才比例較高,人才培養和發展空間廣闊。
那么,怎樣的AI人才是最有價值的呢?
 
祁衛以多年用人經驗這么總結,“有些創業公司對AI人才存在誤區,看著名氣大就不管多少代價都先搶回來再說。感覺請一尊神回來擺著,能給客戶、投資人、未來投資人很高的價值想象空間。但事實上光環與產出并不一定能成正比,除非這個人真是有本事,并且你的公司也已發展到他足以施展拳腳。”
 
對于初創公司,祁衛認為,找到在軟件上功力深、算法上有較好素養的人,就很實用。
“我和業內一些朋友都認為目前AI領域已處于過熱狀態,大量投入資金實際帶來的商業回報卻沒那么快。過熱的競爭只會扭曲行業。我們預測,2018年會有個回調期。”祁衛說。這與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的擔心一致。他認為人工智能公司難以達到“被寵壞”了的VC們對于利潤和成長規模的要求,帶歪行業發展。他同樣推測明年初將會出現第一波倒下的AI公司以及投資人。
 
喧囂塵上的AI人才泡沫,也將隨之被拂去。吳飛說:“淺層次人工智能人才儲備逐漸攀升直至過剩的情況,很可能產生。”人才回歸正常秩序,才有利于人工智能業長期健康發展。 
 
文縐縐由HR研究網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推薦專家 更多>
  •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 創建市場導向的流程型研發組織》 《研發質量管理》 《研發人員的考核與激勵》 《從樣品走向量產》 《產品研發體系構建與模板詳解》 流程管理與產品管理系列: 《流程體系規劃與流程設計實戰》 《產品戰略規劃與路標管理》 《市場驅動的產品開發流程管理》 《成功的產品經理》管理系列: 《從技術走向管理》 《研發人員的核心管理技能提升》
  • 職業化:
    1.《職場高效工作技能訓練》
    2.《辦公室工作規范與技巧訓練》
    3.《行政文秘綜合技能提升訓練》
    4.《職場禮儀與溝通技能提升訓練》
    5.《時間管理與工作效能提升訓練》
    6.《高效會議管理》
    7.《高效溝通訓練》
    公文寫作:
    8.《職場寫作力提升訓練》
    9.《金字塔思維與公文寫作訓練》
    10.《最新黨政機關公文寫作技巧訓練
  •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

推薦課程 更多>
友情鏈接
2021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