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據計算機編程公益推廣組織 Code.org 預測,基于勞工統計局現在的就業數據以及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大學生畢業率來看,到 2020 年,將有 100 萬個計算機工作崗位處于空缺狀態,科技領域的人才短缺問題將...
據計算機編程公益推廣組織 Code.org 預測,基于勞工統計局現在的就業數據以及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大學生畢業率來看,到 2020 年,將有 100 萬個計算機工作崗位處于空缺狀態,科技領域的人才短缺問題將日益嚴重。而與此同時,一些大型的科技公司都傾向于從自己的人才儲備庫中挑選合適的候選人,現在包括 Pinterest、LinkedIn 和 Airbnb 等在內的企業也紛紛推出了不同的學徒計劃,來填充自己的人才儲備庫,面向那些沒有傳統科技學術背景的人群,為他們提供學徒機會及科技工作崗位。先招聘,再培訓已經成為了就業招聘的新流程。
本文作者 LYDIA DISHMAN,原文“These Top Tech Companies Are Hiring First, Training Later”發表于 Fast Company。
Madelyn Tavarez 并沒有計算機科學學位,她在大學的主修專業是經濟學,之后在金融相關崗位實習了一段時間,然后通過非盈利項目 Coalition for Queens 參加了為期十個月的編碼課程培訓,名為“Access Code”。現在,Tavarez 在 Pinterest 工作,崗位是安卓工程師。
起初,Tavarez 是從一名安卓工程師學徒做起。盡管大型企業對技術人才的需求很大,但他們往往會從自己公司的人才儲備庫中挑選新員工。據在線職業教育平臺 Paysa 最近的一項分析表明,像 Snap 和蘋果這類的公司會從聘用大量的斯坦福大學畢業生,而微軟和亞馬遜則更傾向自己總部所屬區域內的華盛頓大學。
按當前的就業形勢來看,Tavarez 成為一名拿著學士學位的千禧年一代咖啡師資質持有者的可能性更高,而不應該是成為數百名申請 Pinterest 新學徒計劃(一種用于培訓非傳統技術人才的方法,包括 Airbnb、LinkedIn 和 Visa 在內的其他企業目前也正在試驗這一方法)中成功當選的三名候選人之一。
Pinterest 于 2016 年初推出了學徒計劃,以擴大 1200 人的公司團隊,招募更多可以自學的編程人員、編程集訓班畢業生以及其他可能沒有頂級學府研修優勢或者是品牌公司工作經驗的人員。據 Pinterest 多樣性總監 Candice Morgan 透露,Tavarez 和另外兩名候選人是因為“有潛力、有激情以及流露出的強烈興趣”而被選中。
Tavarez 及另外兩人經過了層層面試才走到最后,首先是遠程面試,然后還有現場面試。在現場面試中,會有一名 Pinterest 員工以導師角色來進行技術篩選,這樣候選人就可以在一種低壓環境中來展示他們所掌握的基礎知識。但與此同時,他們也必須要展示自己在軟件架構、編碼和算法方面的知識,這點同其他技術人員一樣。
LinkedIn 的“REACH”學徒計劃與此類似。據該計劃的執行發起人——工程部門高級副總裁 Mohak Shroff 表示,申請人必須提交一個組合軟件項目,然后再接受一個帶回家做的技術任務,之后再安排現場面試。“REACH”學徒計劃共收到 700 多人的申請材料,Shroff 坦承從 700 人篩減到最后的 31 名學員這一過程“讓人感覺很痛苦”。最終,第一批接受邀約的 29 名學員已經于今年 4 月份在 LinkedIn 開始了他們為期六個月的試用期。
去年六月份,Airbnb 為其工程和數據科學團隊開設了“Airbnb Connect”學徒項目,其中的學徒都是來自在非技術領域有兩到五年工作經驗,而技術背景并不充足的人群。工程團隊的三名學徒像 Tavarez一樣,也是 Coalition for Queens 課程培訓的學員。另一家技術培訓公司 Galvanize 也幫助 Airbnb 物色了 8 位數據科學部門的學徒候選人。
一家名為 Andela 的公司,創立于 2014 年,從供應方角度來將學徒理念付諸實踐。公司幫助非洲一些有才華的工程師與像 Viacom 和 Gusto 等類似的 100 家合作伙伴公司取得聯系,這樣這些公司就可以創建起分布式團隊。Andela 就像一個公司內部的學徒計劃一樣,會用六個月的時間從多方面來培訓開發人員,然后將其交給雇主。
學徒被安排到新崗位之后,真正的工作也就開始了。Shroff 表示,在 LinkedIn,學徒一般每周至少與團隊成員一對一的進行一次會議。與此同時,他們也會安排導師每周花幾個小時的時間坐到他們身邊或者是附近位置。除了專門的輔導時間之外,Shroff 提出,學徒還可以通過團隊會議和討論隨時的來學習。
據 Pinterest 多樣性總監 Morgan 表示,Pinterest 在指導學徒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時間。他指出,每名學徒在長達一年的學徒期間,都會配備有一名經理,也就是他們的導師。這些導師投入在學徒身上的時間會占到自己時間的 50%,對于這些導師來說是一筆“很大的投資”。導師也要分別接受培訓,來幫助他們的學徒獲得一種公司內部的歸屬感。
盡管公司對于學徒方面的安排如此細致而貼心,Tavarez 回憶,自己一開始還是會有“冒牌者癥候”(也稱自我能力否定傾向)。她解釋道:“標準的畢業生候選人都是有著四年的計算機科學學習背景以及相關的實習經驗,一開始我感覺自己處于遠遠落后的位置,每個人都很厲害。”但到后來,Tavarez 有了一位有十二年工作經驗的導師,這讓她感到十分安心,她自己也慢慢克服了最初的焦慮情緒。正如她所說的,“我只是需要給自己一點時間,我只是不習慣成為那種一問三不知的人。”
據 Visa 全球雇主品牌傳播總監 Stephanie Matthews 表示,Visa 的學徒計劃操作方式與上述幾家略有不同,但所需勞動力投入力度一點都不小。Visa 的學徒計劃開始的更早一些,從高中和大學低年級就開始培養候選人,這些候選人本來可能根本就沒有接觸到技術工作的機會。在 Visa 與技術培訓機構 Springboard Initiative 合作推出的試點計劃中,有 14 名學生學徒在 Visa University Learning Labs 及其影子項目中投入時間學習。每名學徒都會獲得經理、團隊及其一名“好友”的幫助。除此之外,Visa 的人力資源團隊每個月會約見這些學徒、經理和一名 Springboard 的工作人員來探討這一個月來的成績。
那公司全職工作人員對于這種學徒計劃有任何抵觸心理或者是對于學徒所受到的區別待遇有所怨言嗎?至少這些學徒計劃的主管并沒有感覺到員工有這類情緒。事實上,據 Shroff 表示,LinkedIn 員工對于學徒計劃的反應態度是積極的。他解釋道:“這不是過度投資,尤其是早期的職位雇傭人員通常會花費較長的時間才會融入到公司中來。” 據 Shroff 估計,新招人員通常需要六個月的時間才能達到最高的生產力。事實上,Shroff 表示,他很高興看到 LinkedIn REACH 計劃的學徒由于其“強大的潛力、旺盛的精力和堅定的決心”,在這一過程中發展步調特別快,并且很快就取得了成績。在這種條件下,其中的一些學徒的表現甚至優于一些具有傳統技術背景的同期候選人,他們的表現也促使幾個團隊領導人提出了“再多招幾個這樣的人”的要求。
Zebra(Andela 的合作伙伴)的首席技術官 Meetesh Karia 表示,在過去一年的合作時間里,來自非洲的工程師以其高質量的工作、充沛的精力和熱情,幫助 Zebra 取得了競爭性優勢。Karia 表示:“Andela 為我們配置的團隊所表現出來的工作激情也讓我們提升了對奧斯汀團隊的期望值。”
Shroff 還指出,學徒計劃有助于 LinkedIn 重新思考“標準”候選人應該是什么樣子以及怎樣做才能幫助他們成功這一問題。Morgan 則認為 Pinterest 學徒所具有的非傳統科技學習背景能夠幫助他們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來處理設計和用戶體驗。Morgan 非常欣賞 Tavarez 的經濟學學位,她認為這一學術背景能夠讓她以有限的資源做出最優化的決策。
Pinterest 首批的三名學徒現在都已經開始全職工作,現在又有六名候選人開始了新的學徒計劃。Shroff 表示,在 LinkedIn 的 31 名學徒中,有 29 名接受了公司發出的全職工作邀請。Visa 也是從其學徒隊伍中選擇全職工作崗位候選人。
雖然這樣的學徒計劃對于公司實現員工多樣化來說是一項很實用的工具,但需要小心操作,并面向包容性方向發展。Tavarez 表示她和另外兩名學徒人選都是從東海岸地區來到舊金山,他們在灣區都沒有什么人脈資源。對于這一問題,Shroff 表示 LinkedIn 一直大力鼓勵學徒拓展自己的人脈網絡,不僅僅是為了學習便利,也是為了推進自己的職業生涯。
Andela 的聯合創始人兼總裁 Christina Sass 認為學徒模式是促進經濟增長的一個關鍵舉措。她說道:“美國科技人才的缺乏將是未來十年科技行業面臨的一個最大的挑戰。” 事實確實也如她所說,據計算機編程公益推廣組織 Code.org 預測,基于勞工統計局現在的就業數據以及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大學生畢業率來看,到 2020 年,將有 100 萬個計算機工作崗位處于空缺狀態。她繼續說道:“如果沒有足夠的工程技術人員,美國企業就無法繼續增長,無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原文鏈接:https://www.fastcompany.com/40482650/these-top-tech-companies-are-hiring-first-training-later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