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勞動合同法》的出臺,勞動爭議也跟著增多。記者昨天獲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企業勞動爭議協商調解規定》將于明年1月1日施行,力爭將勞動爭議的矛盾化解在一線。作為處理勞動爭議的第一道防線,...
亮點一: 企業設“調委”提升自解能力
「新規」大中型企業應當依法設立調解委員會,并配備專職或者兼職工作人員。小微型企業可以設立調解委員會,也可以由勞動者和企業共同推舉人員,開展調解工作。
「案例」今年年初,小孫因為工作失誤被企業辭退。一怒之下,小孫向有關部門進行了投訴,要求補發春節加班費。因為小孫無法提供相應的加班證據,討要加班費的訴求也一直未能得到滿足。至今,此事還沒有解決,雙方矛盾不斷升級。
新規實施之后,小孫就可以向調解委員會求助,在其幫助下解決雙方的矛盾。
「解讀」“規定”要求大中企業要配備專職或兼職的工作人員,有分公司、分店、分廠的企業,可以根據需要在分支機構設立調解委員會。而在小型企業也可以設立調解委員會,由勞動者和企業共同推舉人員,開展調解工作。
當前不少企業內部勞資雙方溝通機制缺失、勞動者的利益訴求表達渠道不暢、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作用弱化等比較突出的問題。“規定”此舉,主要為提升企業自主解決爭議的能力。
亮點二: “約談”制度保證面對面溝通
「新規」發生勞動爭議,一方當事人可以通過與另一方當事人約見、面談等方式協商解決。勞動者可以要求所在企業工會參與或者協助其與企業進行協商。工會也可以主動參與勞動爭議的協商處理,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勞動者可以委托其他組織或者個人作為其代表進行協商。
「案例」小戴是一家企業的員工,今年3月因為調休的問題與車間主任有了“過節”之后,憤而辭職。小戴每次到企業要求解決雙方矛盾,可是都被擋在了大門外。“有本事就去投訴,就去法院告我們。”每一次,門衛都要向小戴轉達老板這樣的一句話。
新規實施之后,小戴約見企業負責人就成為可能,使其解決爭議的可能性也增加了不少。
「解讀」只要“面對面”,就有溝通的可能。在現實中,很多爭議屬于雙方溝通不夠造成的。對于職工來說,他們的愿望很簡單,而對于企業來說,往往粗暴的工作方式、不愿傾聽職工的意見,反而容易將職工推向對立面。通過“約談”制度,保證了雙方面對面溝通渠道的暢通。
另外,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愿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后,一方當事人在約定的期限內不履行和解協議的,可以依法向調解委員會或者鄉鎮、街道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服務所(中心)等其他依法設立的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也可以依法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以下簡稱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亮點三:調解時限明確15天內解決
「新規」一方當事人提出協商要求后,另一方當事人應當積極做出口頭或者書面回應。5日內不做出回應的,視為不愿協商。調解委員會調解勞動爭議,應當自受理調解申請之日起15日內結束。但是,雙方當事人同意延期的可以延長。
「案例」小周是一名進城務工的人員,在一家企業從事簡單體力活動。年底到了,小周向老板提出要回河南老家過年。擔心小周春節后不回來上班,老板扣留了小周2000元的工資。小周向有關部門進行了投訴,老板答復正在調解。2個多月過去了,小周還是沒拿到錢。
新規實施之后,小周的老板必須從接受調解的日期起15日內調解完畢。
「解讀」在現實中,勞動者往往愿意通過投訴來解決問題,卻不愿意走勞動仲裁或者打官司,主要是時間上拖不起。在解決投訴的過程中,一些企業借口正在調解,卻拖而不辦。如今,新規規定,15日之內必須調解結束。
在案件處理中,員工與企業間的矛盾最主要的是工資方面的,其實是勞動保護和福利待遇等。調解委員會的確能夠將有些矛盾化解在企業內部,不至于使勞動者到勞動監察部門或勞動仲裁委員會以及法院去解決。
亮點四:“調委”要及時反映員工訴求
「新規」企業應當加強對勞動者的人文關懷,關心勞動者的訴求,關注勞動者的心理健康,引導勞動者理性維權,預防勞動爭議發生。
「案例」小付是一家企業的員工,“三班倒”的生活方式讓她提前衰老了不少,并因此經常感冒。“能不能在伙食上改善一點,增強體質?”小付的建議得到了不少員工的響應,可是就沒人敢去跟老板提出這一要求。
新規實施之后,企業的調解委員會就可以及時了解到小付的呼聲,從而使其改善伙食的建議得到落實。
「解讀」新規規定企業的調解委員會要加強關注勞動者的訴求,是將雙方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之中的一個重要手段。新規還要求關注勞動者的心理健康,引導勞動者理性維權,此舉是引導企業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勞動爭議的涌現本身就是勞動關系不穩定、不和諧的重要表現,企業通過及時關注勞動者,就可以及時化解雙方的沖突,使得“大事沒來、小事化了”。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