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增大,越來越多的公司都在建立內部
講師隊伍,規劃了課程題目,組織專業/非專業的課程開發項目,但總會發現,花了好大的功夫,選拔
講師/組織TTT培訓,組織實施課程開發,但實際授課效果和理想目標往往差距很大,到底什么要素影響著課程規劃與開發項目的成果?想要保證效果該如何操作?
企業課程開發項目的5個難點:
重視TTT培訓/不重視課程開發
越來越多的公司都把TTT作為企業內部培訓體系的核心部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組織了TTT培訓,而如果仔細的跟蹤和統計TTT講師訓后的實際授課情況,會發現很多講師在培訓后的一年內授課次數很少,效果也沒有達到預期。而事實上成為一名合格的講師需要大量的實戰檢驗,如果僅參加了一個TTT,離真正站在講臺上講好還有很遠。
我評估過很多公司的內部課件,發現大部分都是整合拼湊而成,真正花時間和精力把課件從邏輯到內容,到授課方式上做的精致的極少,一方面是企業內部講師不知道怎么去做一門課程,另外則是公司對此并不是很重視,不知道課程開發的真正意義,因此投入的資源有效,或者就沒有投入。
課程規劃不系統
曾經去過很多知名公司去做內訓,看他們為中層經理開設的課程,和十年前沒有太大的本質區別,非人、非財、溝通、時間管理等等,可能有些變化的加了一些時髦課程,比如“行動學習”等等,或者是從某家
培訓機構采購的
課程,很少有自己規劃的
課程體系。
分析原因,主要是培訓管理者對課程規劃的方法和工具掌握不夠,光有 “勝任能力模型”和“學習路徑圖”很難把課程體系規劃到位,需要對崗位的行為標準和知識技能要求進行深入挖掘。
內部講師能力不足
這是絕大多數企業面對的核心問題,想要做好一名優秀的講師,首先是足夠的經驗歷練,再者就是大量的授課經驗積累,還要耐心的整理和加工。在很多公司中,具備這些條件的往往都是高管,人數很少,但這些人都很忙,無暇或者不太重視這塊;而特別有意愿當講師的往往是基層一線的員工,熱情態度沒問題,但自身的積累和授課經驗非常少。
內部講師的素質和能力直接決定了公司的授課質量,決定了課程開發的基礎。讓一個工作一年的員工開發一門課程,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即使做了,內容的質量和理想要求相比會相差甚遠。
開發項目組織虎頭蛇尾
有些公司也組織了課程開發項目,啟動的時候轟轟烈烈,領導講話,目標任務一大堆,做了培訓和指導,但后期項目管理很松懈,結果是課程開發項目虎頭蛇尾,做了一堆很花哨的東西,但最終授課質量并沒有實際改善。
課程開發與實際培訓項目銜接不夠
很多企業在引進外部TTT或者課程開發培訓時,往往也有課程規劃的概念,讓每位講師報一門課程題目,組合到一起,然后讓老師開發,有些課還好,寫完后就可以馬上有教學任務,而有的課開發完了一年也講不上一次。
從實際教學任務出發的課程開發很多公司沒有做到,大部分的做法是確定好課程,選擇好講師,然后就通知其上課時間了,至于教學內容看講師自己的發揮了,往往HR關注的并不多。